緊隨國家教育改革特別是課程改革的步伐,昆區(qū)教研中心不斷嘗試著教研功能的重新定位,教研員的角色也在摸索著逐步轉型。新學年工作會議上,班俊英主任依據(jù)當前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對教研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指出教研員必須在課程改革的理念下進行多方面轉型,成為一名專業(yè)的課程領導者和研究者。
為了加強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研究,整體提高教研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研究能力、服務精神,昆區(qū)教研中心將在本年度進行系列交流研討活動。9月2日,教研中心全體教研員召開題為“領悟學科本質、提升教研能力”的交流研討會,旨在尋找支點,促進教研員開源、眾籌、合力,開辟昆區(qū)教研乃至教育的新天地。
研討圍繞“你認為課堂的理想狀態(tài)是怎樣的?”的話題展開,要求每位教研員針對學科本質特點闡釋自己的理解,時間3—5分鐘。研討氣氛十分熱烈,教研員們熱情飽滿,發(fā)言精彩紛呈,不僅分析了本學科教研改革的最新動態(tài),而且還對自身教育教學研究做了深層次的剖析思考。其中劉建彬老師的“語文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孩子們做真正的中國人”、李淑琴老師的“課堂應是學生的練功場,而不是教師的演講臺”、趙麗芳老師的“課程改革應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思維、增加動手、增加自學”、鐘桂蘭老師的“教研員究竟該為教師們做些什么”、洪日老師的“學生體育的學不會、學不樂、練不強,我們應做理智分析”等思考更是鞭辟入里,激起了全體教研員的共鳴與反思。
研討中各學科教研員不僅對學科本質進行了透徹的分析,還打破了學科界限,達成了許多共識。數(shù)學教研組指出“學生的需求就是教學的本質”,語文教研組強調“教學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說鏗鏘有力的中國話,書端正工整的中國字,讀文彩飛揚的中國書,寫揮灑自如的中國文,做頂天立地的中國人”,得到了各學科的認可與贊同。交流研討進行了整個上午,中午時分大家仍意猶未盡。
班俊英主任在總結發(fā)言中指出,眼界決定境界,高度決定深度,本次研討引發(fā)了大家多方面的深度思考,欣慰地看到每位教研員能站在課程標準與核心素養(yǎng)的高度上進行鉆研,期待大家能繼續(xù)學習、潛心研究,將自己的思考落地生根、切實提升教研力。班俊英主任強調交流研討的宗旨是我們提升教研力,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校教師的教學力,進而提高廣大學生的學習力,最終使得昆區(qū)教育教學事業(yè)全面提高、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