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由于蔣介石拒絕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提出的召開黨派會議,成立聯(lián)合政府的建議,國共關系十分緊張。為謀求國共兩黨共建國內和平,黃炎培等民主人士赴延安考察。圖為1945年7月,毛澤東與應邀訪問延安的黃炎培在延安機場。
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也是百年來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和不懈探索的重大課題。1945年7月,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的窯洞里就政權興亡歷史周期率進行了一段著名的對話,史稱“窯洞對”。這段對話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史上被傳為佳話,對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起到了很好的鞭策和警示作用。
為促和談赴延安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國內政治形勢發(fā)生深刻變化,關于如何“建國”的問題,成為國共兩黨思考和爭論的中心議題。國共兩黨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表達各自的“建國”主張。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成立包括更廣大范圍的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在內的同樣是聯(lián)合性質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的主張。而與中共七大幾乎同一時間召開的國民黨六大,則污蔑成立聯(lián)合政府是“企圖顛覆政府,危害國家”的舉動,并決定于11月12日召開制定“憲法”的國民大會,來抵制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
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決定不參加由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參政會和后期召開的國民大會,國共兩黨關系陷入緊張。這讓一心渴望民主團結、和平建國的黃炎培等愛國民主人士憂心忡忡。
出于良心和責任心的驅使,6月2日,黃炎培、褚輔成等7名國民參政員聯(lián)名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希望早日恢復國共談判,實現(xiàn)國內和平。毛澤東收到電報后,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fā),同時也為進一步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爭取更多的愛國民主人士、反對國民黨的獨裁政策,復電黃炎培等人,表示愿意商談,并歡迎他們來延安。在征得蔣介石的同意后,7月1日,黃炎培等一行6人從重慶啟程,以個人身份飛赴延安,希望能為國家和平盡一些力量。中共中央對他們的來訪十分重視,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親自到機場迎接,并于7月2日在楊家?guī)X大禮堂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招待宴會和文藝演出。
實地走訪察實情
去延安看看,是黃炎培從抗戰(zhàn)時期就有的念想。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是什么樣的?他早就想去一探究竟。因此,在延安的這幾天,除了與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進行正式會談外,黃炎培還與陳毅、丁玲、范文瀾、張曙時、陳學昭等新舊朋友進行暢談,深入了解延安經濟、文化、教育及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工作作風、民眾生活等情況。
黃炎培還參觀了延安新市場、光華農場、延安日本工農學校等地,與街上群眾、商店店員們親切交談,詢問物價和生活情況,了解延安風俗民情。延安的老百姓對毛澤東直呼其名,或稱“老毛”,從來不稱官銜。街頭可見意見箱,民眾可以直接給毛澤東寫信提意見,民主氛圍十分濃厚。
此次訪問延安,不僅實現(xiàn)了黃炎培的夙愿,更讓他感受到了一種與重慶截然不同的清新氣象和勃勃生機。黃炎培后來感慨地說:“我們在延安,倒自自在在的。要到哪里,看哪些人,都絕對自由。你不需要帶路,你就自己去……就所看到的,只覺得一切設施都切合乎一般的要求,而絕對不唱高調,求理論上好聽好看?!彼寡?,延安五日中間所看到的,當然是距離理想相當近的。
促膝長談“窯洞對”
黃炎培是個思慮久遠的人,他出于對中國共產黨寄予厚望和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深刻思考,在考察完畢即將返回重慶前,先與周恩來、朱德等進行了會談。7月4日下午,毛澤東邀請黃炎培在延安楊家?guī)X住處的窯洞里做客,兩人推心置腹、縱論古今。
毛澤東問黃炎培來延安幾天感想怎樣?黃炎培發(fā)自肺腑地感嘆:“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傊疀]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xiàn)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睂τ邳S炎培的提問,毛澤東略作沉思,答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秉S炎培對毛澤東的回答表示認同:“這話是對的……用民主來打破這個周期率,怕是有效的。”新中國成立后,黃炎培回憶說:“我一輩子都在尋求著真理,一直未曾如愿以償,而使我認識到可能是真理所在的,就是1945年的延安之行?!?/p>
毛澤東與黃炎培的“延安之問”,問出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緊要的規(guī)律性認識,對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
決意出版《延安歸來》
黃炎培回到重慶后,各方面的朋友紛紛前來拜訪,打聽延安的情形。黃炎培認為有必要把在延安的經歷如實報告給大家,于是便整理思緒,把延安所見所聞形成書稿《延安歸來》。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延安歸來答客問”,回答了延安之行的動機、去延安的名義、對大局的看法、對延安的觀感、延安的政治作風、與中共領導人談話的經過、國共合作的前途等10個重要問題;第二部分是在延安五日所寫的日記;第三部分是訪問延安有感而作的《自重慶之延安》《延安去》兩首詩。在書中,黃炎培盛贊中共的政策和解放區(qū)的形勢,其中提到“中共朋友最可寶貴的精神,倒是不斷地要好,不斷地求進步,這種精神充分發(fā)揮出來,前途希望是無限的”。
《延安歸來》一書出版發(fā)行前,有人勸阻黃炎培不要著書為共產黨做宣傳,以免遭受人身危險,但他不為所動,決意出版并愿意承擔可能發(fā)生的后果。他考慮如果把書稿送國民黨當局審查,很可能會被扣押,于是果斷決定直接交由重慶國訊書店出版。這在當時重慶是頭一遭打破出版前交付當局審查的規(guī)矩。就這樣,這本32開74頁的小冊子,于1945年8月7日出版發(fā)行了。隨著《新華日報》的強勢響亮推廣,短短幾天時間,2萬冊《延安歸來》就被搶購一空,成為大后方轟動一時的暢銷書?!堆影矚w來》遭查禁后,又于1945年10月由上海國訊書店再版發(fā)行,并被大連大眾書店、遼北出版社、東北書店等多家出版單位翻印?!堆影矚w來》的出版發(fā)行,在中華大地上產生了巨大影響,給全國同胞和海外華僑展示了延安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風貌,是黃炎培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作出的正確抉擇,也是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一個成功范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溫延安時期毛澤東與黃炎培的“窯洞對”,當好“窯洞之問”的答卷人,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對“歷史周期率”的警醒,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zhí)著推進自我革命,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作者:閆樹寶,作者單位:陜西延安干部學院)
(轉載自:https://www.tyzxnews.com/static/content/TZBK/2024-04-08/1226868567014907904.html)